購物車

大嵙崁地方創生系列對談(四):在傳統市場中搞新創

  • 時間
    2019年10月7日
  • 地點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交通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團隊成立「巷口行動實驗室」,以傳統市場「東門市場」為場域,提供青年團體進駐,引入大學生的創意活動和新創育成機制,翻轉活化老市場。在特色教育與在地就業的趨勢下,大溪的各級學校也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在地學子的智慧,為故鄉貢獻心力,拉近學用之間的距離。大溪具有豐厚的文化與物產資源,又有鮮明的地方品牌形象,加上有活力的青年留/返鄉社群,讓大溪在新舊交融中成為創新創業實驗場。希望借鏡交通大學「巷口行動實驗室」的案例分享,進一步建構在地的產、學、官、社創新創生態系。


講題
  • 大學創新實驗與傳統場域的交會  巷口實驗室(交通大學USR)- 許倍銜


建築與農村都市的對話—許倍銜

新竹市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清朝時期就是北台灣的行政中樞。目前在新竹舊城區,仍遺留有東門城與護城河等史蹟。東門市場就隱身在舊城區的巷弄內,規模宏大曾繁盛一時。近年因為新竹市政府、清大開門工作室、交大巷口實驗室等團隊的營造,老市場開始有了新潮的各國美食店家,以及一些藝術進駐或文化設計活動。大溪老城區雖然面臨人口萎縮的問題,但每日的早市仍讓中央路水洩不通,熱鬧非凡。市場是複雜而充滿活力的地方,如果說大溪有青創空間不足、缺乏美食與夜間活動的問題,或許閒置的市場空間可以扮演新的角色。




「義築」是類比於義診,是一種教育革新與社會設計的在地實踐。許老師從英國攻讀建築與數位媒體學位後,認為建築教育不應該只是設計虛擬空間,而應該走入真實的生活環境。在2014年起於新竹各地尋覓適合的場域,終於找到了峨眉鄉湖光村,與社區共同配合。以竹構築為主體,建構各種農村空間,例如入口意象、農夫市集、社區集會所、表演舞台等等。利用通識課跨領域學生的背景,帶領學生拜訪竹工廠、與在地職人共創、利用開源零件設計為控制器等等,最後進駐農村實作。也從一開始的「建築設計」,慢慢發展嘗試解決農村問題的「社會設計」,提出農村物聯網建築等新穎設計。

 

義築的經驗,是以地方為核心,透過學生為觸媒引發地方改變,而大學教師、工藝師、地方人士則提供從旁協助與指導。這個精神在交大2019年提出「永續塹城在地創生計劃」時被引用,也展開了交大學生在新竹東門城的計畫。許老師說,新竹東門市場曾有新竹第一座手扶梯,在30年前是最時髦的賣場,但現今卻沒落定隱身在街區內,極具戲劇性。進駐的首要之務,便是「讓人重新認識東門市場」,團隊進駐後,開始舉辦各種系列活動。例如開辦手工里拉琴課程,再由音樂研究所老師教授作曲,於市場內演奏。舉辦「點夜東門」、「月夜東門」活動,由日本設計團隊教授照明設計,開舉辦音樂表演,為陰暗的市場空間注入潮流元素,吸引音樂人黃子軒拍攝MV並駐點創作。

 

此外也以「與城市一同設計」為題,邀請在地居民或攤商擔任講師,利用古代禮俗、家庭裁縫、餐飲等在地技能,與學生共創現地展、食物設計、市場空間改造等創新專案。交大的團隊也擅長利用「城市策展」的概念,為傳統市場賦予不同的形象。舉辦「FUN舊城 盛夏漫時光」活動,邀請志工搭建大型竹構築為活動場所,與周邊街區的店家合作,做整體行銷。許老師認為,交大團隊能媒合軟體資訊整合與硬體環境設計,成為城市文化行銷的推進器。

 

會後座談

會末有聽眾提問:要如何與市場做進一步的互動?未來有什麼新計畫?許老師回覆,在都市中公部門可以發揮較大的力量,交大團隊的擾動只是局部。但市場有複雜的生命力,只要經過一點外部刺激,就能誘發很大的能量,例如近年已經有年輕的餐飲小店進駐創業,讓東門市場成為了新的美食據點,卻也衍伸用餐空間不足等等新的空間改造需求。未來會將關注焦點擴大於新竹舊城整體的發展上,透過老城區問題盤點,重新定位新竹都市再生基地的角色,從宏觀角度看都市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