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真實!地方創生日本第一線 加賀青年回流經驗觀察(一):投資還在這裡的人

  • 時間
    2019年11月9日
  • 地點
    大嵙崁物產所

源自日本的地方創生,在近年成為台灣熱門議題,進而成為國家政策。但台灣與日本存在著風土民情的差異,而官方政策的移植,也時常忽略了個體行動者的處境。在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與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協助下,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於今年10月赴日本加賀考察地方創生經驗,聚焦於加賀的移住機制與返鄉個案。


講題
  • 投資還在這裡的人- 張仰賢

 

投資還在這裡的人- 張仰賢

政大過去在「大學社會責任」的歷程中,已經有許多社區耕耘經驗。今年初,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成型,經大嵙崁文教基金會邀約來到大溪,參與地方創生事務的推動。過去台灣社區經營的主體非常多元,各自有不同的典範,而地方創生也成為了各方議題的交鋒。透過田野調查的經驗,從人跟人的關係、人與政策的關係,思考台灣地方創生政策。今天特別針對回鄉者如何帶來地方改變切入,分為加賀市與市役所制度介紹、社造計畫光輝塾與地域振興協力隊、旅人學舍案例三部分。

加賀藩在江戶時代是大國,與德川幕府為姻親關係,金澤是當時重要的政經文化中心。1958年加賀市成立,有三大著名溫泉旅遊區,以及漆器、九谷燒、鴨肉等著名特產。但在2014年,日本創成會議公布2040年人口推估,公告了896個有消失危機的地區,加賀市就在其中。因此市役所特別成了了「人口減少對策室」,共有5名員額編制。將市役所的業務整合起來,提供移住諮詢、鼓勵聯姻與婚配、執行地域振興協力隊等業務。加賀市地域振興協力隊又細分「山中溫泉東谷地區活性化支援」、「傳統產業IT化」、「NCL」等等,有部分隊員成功在當地創業。



「光輝塾」是一種當地人際關係與社群連結的機制。在半年內舉辦6-8次聚會,鼓勵提出社會創新計畫,目前已經進入第五屆。採取「8成行動+2成計畫」的模式,利用工作坊與發表會,讓提案者與地方意見交流。目前當地企業已成立組織,選定提案提供100萬日幣的民間補助。光輝塾的機制也變成了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認識地方、自我成長的途徑。

「旅人學舍」是由飯貝誠創立,他也是光輝塾的經營者之一。飯貝誠很早就出外念書,到東京找工作。但311地震後,經環遊世界後選擇回鄉,尋覓新的人生方向。回鄉後參與了光輝塾,經過提案與地方討論,決定利用所長以「高中生補習班」的方式在地創業,目前約有50名學生,經濟來源穩定。但飯貝仍不忘推廣旅遊與人生探索的興趣,決定在每次段考過後,邀請在地各行各業的講者來跟高中生分享。透過這種在地社群經營,一方面讓高中生思考要成為怎樣的大人,一方面也用輕鬆日常方式了解家鄉。飯貝這種兼顧興趣與事業的社會創新模式,成為了加賀返鄉經營的典範,目前旅人學舍除了晚上做為教室與自習室使用,白天也兼作地域振興協力隊的共同工作空間。




會後座談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董事邱榮漢:經歷推動大嵙崁地方創生後,這次前往加賀,在當地友人王立中的協助下,深入了解了台灣與日本差異。日本地方創生更著重小型計畫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吸引年輕人回鄉經營實現夢想。此行體驗到很多感動,看到了在地人民為理想奮鬥的過程,而地方政府也努力經營讓返鄉者落實夢想。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世明:日本的案例中,很多人在作創生的事情,但不一定會特別標榜是創生,只要在現實條件下有一點可能性就可以投入去做。希望未來大嵙崁地方創生可以在實務面向多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