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媒體訊息】藝術為引,釀造美好生活 大溪老城街區居民用藝術展開改變行動

  • 發布單位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 提供單位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藝術為引,釀造美好生活
大溪老城街區居民用藝術展開改變行動

 
   今年夏天,財團法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主辦「大溪藝術進入社區行動」的階段性成果即將於87日起至104日在大溪老城區發表。本次以「來吧!釀造中!」為行動主題,邀請4組藝術家(團隊)與58位大溪在地居民,以公共參與、藝術共創及地方行動為策略,聚焦於中山路、中央路、和平路、草店尾與后尾巷等四大街區所面對的公共議題。居民將自身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與想像,轉化為四場具體的藝術行動,讓美好生活的追求,於日常生活中透過對話與實踐,逐漸「發酵」出屬於地方的獨特風味與想像。

  「大溪藝術進入社區行動」自112年啟動以來,始終以藝術作為社區對話的橋樑,串聯地方資源、促進居民關注各種公共生活議題,並進行在地文化的交流。今年計畫延續這項理念,持續深化社區參與及凝聚地方認同,期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藝術感知,讓每個人的參與都成為改變的開始。



  

四大街區藝術行動亮點如下:

中山路|新南老街無車日

中山路過去為地方仕紳及文人雅士聚集的街道,如今也成為許多大溪藝文店家落腳的所在。中山路的騎樓門前經常停滿車輛,遮擋了老街原有的風貌。無車行動聚焦於街道長期被停車空間壓縮的議題,在地藝術團隊「晴感製物」取材自PARK(ing) Day概念,與居民及店家攜手合作,以3天無車日結合居民參與布置,邀請民眾走入街區,一起想像街道空間的全新可能。

行動時間:8/9(六)、9/19(五)、9/20(六)13:00-17:00

地點:大溪區中山路

 

中央路|上街點亮行動

貫穿整個老城區的中央路,也是大溪人口中的「上街」,以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店家為主,熱鬧且充滿生活氣息。然而,隨著生活型態轉型,中央路的前段也逐漸沉寂。面對早期繁華「上街」的意象逐漸消逝,藝術家薛夢如以「光」為媒介與居民合作,將街區記憶與情感轉化為故事燈箱裝置,重新點亮中央路七處空間,喚起人在街區裡的生活記憶,也串起更多人與中央路的情感連結。

燈箱設置空間:大溪老城四季行館、隱灶腳百年老厝餐館、金帥西服、順吉車行、正吉號打鐵店、進興煤氣行,以及中央路35號。

 

和平路|看牌樓讀街屋

大溪老街為桃園代表性歷史街區之一,尤以和平路最為人熟知。其獨特的魅力,藏身於百年的牌樓與街屋建築之中。藝術家陶範本、削磨時光主理人林鴻源與居民合作,結合牌樓圖騰與木藝製作,共同打造出互動式木雕拼圖,引導民眾以遊戲方式認識街區的歷史文化與故事。

拼圖展示地點:福仁宮後殿、大易國際藝術、達文西瓜藝文館、黃日香豆干、協盛木器行

 

草店尾與后尾巷|鎮平宮綠意加持

和平老街後方巷道稱為草店尾和后尾巷,因巷弄蜿蜒複雜也被稱「迷宮巷」,每到假日都吸引大批遊客,卻也成為髒亂的來源。那些被垃圾與菸蒂佔據的街角,如今透過綠意和故事重新妝點。藝術家張智宇帶領居民,從具地方象徵的鎮平宮為行動起點,發掘街區潛力角落,透過空間整理與綠植美化,打造街區日常可共享與交流的公共空間。

空間改造地點:草店尾一巷巷口、巷尾-鎮平宮

 

活動資訊與參與方式

本次藝術行動於大溪四個具歷史紋理與日常生命力的街區展開,並以大嵙崁文教基金會為據點,展示四個街區的藝術行動過程。邀請民眾走入街區、聽見故事、看見空間的轉變,活動期間同步推出街區集章活動,完成四區集章任務,即可兌換限量街區主題鑰匙圈扭蛋。此外,周末也安排藝術體驗活動,包含《彩繪石頭公公》、《打造綠色小宇宙》及《紙雕燈箱體驗》,開放民眾報名參與,歡迎大家走進街區,感受藝術如何走進日常、參與公共生活,為地方帶來新的想像與活力。



活動詳情與報名方式,請見:
✦本會官方網站:
✦本會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axiTakoham




活動花絮
 
 

(大溪在地藝術團隊晴感製物帶領中山路街區居民以樂高創作激發無車街區新想像)




(大溪在地藝術家薛夢如與中央路街區店家透過故事燈箱串起居民故事與街區記憶)

(大溪在地藝術家林鴻源與桃園在地藝術家陶範本透過地方走讀,以及手製木雕拼圖,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大溪牌樓圖騰與木藝。)


(桃園在地藝術家張智宇與草店尾、后尾巷街區居民在挖掘街區潛力空間-鎮平宮,以舊物改造與綠意美學灌注街區日常。)